文/本刊驻东京特约撰稿人 杨咏言
10月11日晚,由日本建筑家协会主办的关于扩建东京代代木国立竞技场(奥运会主体育场)的研讨会在东京举行,会上多名建筑界业内人士批评了扎哈·哈迪德设计的现行方案(见上图)。
国内媒体此前曾预测,伊东丰雄、隈研吾、藤本壮介、山本理显等日本著名建筑师也会参加此次研讨会,不过据笔者了解,伊东丰雄、隈研吾是此次研讨会的发起人,但最终没有出席。
会上,1993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日本著名建筑家槇文彦认为,第一,扩建的国立竞技场过于巨大,将有损以明治神宫内外苑为中心、延伸至新宿御苑、表参道的景观群的协调和美感;第二,扩建费用庞大,所有参与投标的公司都认为实际需要2000亿日元,而不是计划书中估算的1300亿日元,且奥运结束后大部分座位等设施都面临闲置;第三,在东京城中心最重要的景观区做重大改造却只有一幅整体绘图,整个改造计划太粗糙。
建筑史学家、法政大学教授阵内秀信就明治神宫及周边景观的建设和布局历史做了回顾。该地原本是要为申办世博会建设相关设施,后为兴建神宫而特意种植了大批人造林,以形成自然谐趣,邻接涩谷、新宿等最喧闹商区,难能可贵。且神宫的内苑和外苑一古一今,一和一洋的对比设计可谓有机整体,在现在的国立竞技场建设时,当时的神宫设计师伊东忠太就提出反对,而今要扩建,更不是智举。
社会学家、首都大学教授宫台真司从环境伦理学和民主的角度指出,应该让更多的有识之士以及市民参与是否扩建、怎样扩建、安全和管理成本的讨论,并引入工作组等形式,以建设真正属于大众的公共设施。
槇文彦担心,奥运结束后场馆设施遭到闲置
建筑学家、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大野秀敏认为,扩建方案对紧急事态设防不够,并以日本桥高岛屋百货商场的建设方案为例指出,保存和发展城市建设的最好方法是在原有景观和条件的基础上、在与历史文脉和周围景观的协调之中进行增建。
此次研讨会由曾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槇文彦发起,主题为《在神宫外苑的历史文脉中考虑新国立竞技场建设方案》,约700名社会各界人士出席。